<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无政府主义影响的视角
        发布日期: 2021-07-05 11:29 来源:办公室 作者:刘希彬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就是方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年代,各种主义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归于昙花一现。

        无政府主义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先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它猛烈地批判专制统治和剥削压迫,同情劳工大众,鼓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正好切合了当时中国先进青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剥削的心理,受到欢迎。不少进步青年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很深。并且,在起初各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无政府主义是占着优势的。毛泽东、周恩来、悍代英、邓中夏、陈延年、罗亦农等这些进步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在探索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这种思潮的影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时才刚刚开始传播。1920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着作没有任何一种完整的中文全译本,列宁的文章连一篇译成中文的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多了解一点马克思主义,实在是相当艰难的事情。除了少数到过国外或能直接阅读外文的人,如去过日本的李大钊、李达、李汉俊、陈望道和一些北京大学学生等,其他许多进步青年虽然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实际上却所知甚少。未来的美好社会令他们神往。可是这种美好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达到?他们的认识还不很清晰。

        第二,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从开始时起,一直标榜自己是主张“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早期的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培、张继在1907年发起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时,他们口中的社会主义,其实是无政府主义。民国成立后,着名无政府主义者师复1914年7月在上海发起组织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发表宣言,“主张灭除资本制度改造共产社会,且不用政府统治者也。质言之,即求经济上及政治上之绝对自由也”。仍然把自己的主张说成是共产主义。初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宣传曾起过积极的启蒙作用:一是鼓舞人们奋起反对专制和强权;二是引导人们以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原来常被忽视的社会问题,鼓吹“劳动神圣”,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劳动,认为工人农民才是社会的主人。

        早期无政府主义刊物还刊载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直到五四运动前后,不少无政府主义者还同马克思主义者合作,而不是像后来那样尖锐对立。因此,它自然容易博得不少进步青年的好感。

        第三,无政府主义思潮在进步青年中的一度流行,也同中国近代国情有关,有着适合它的土壤和气候。近代中国是一个小生产者占主体的国家。知识分子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方式,也容易特别看重个人的力量。同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有组织的中国产业工人还不成熟。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人们往往习惯以小生产者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对帝国主义的强权和封建主义的专制充满憎恨,渴望把它们从中国的土地上扫除干净。他们期望社会公正,因而同情社会主义。可是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又使他们难以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同心同德的集体力量,特别是难以较长时间地保持步调一致的协同动作,而把获得个体的绝对自由看作至高无上的价值取向。当他们被社会上种种强权和不平等现象激怒时,无政府主义那种鼓吹“个人绝对自由”、看起来最激烈最彻底的办法,便特别适合他们的口味。

        这三点,可以说是“在起初各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无政府主义是占着优势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如果真正要排除任何集体和纪律的约束,讲起来固然很痛快,做起来却只能一事无成。在组织上也只能产生一些人数很少内部极度松散、毫无实际行动的小团体。民国初年出现过的一些无政府主义小团体大体上便是这样,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没有起什么重要作用。

        中国先驱们在各种道路和理论探索中发现:如果整个社会得不到改造,如果国家和民族得不到解放,个人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挥代英、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对当时流行的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种种思潮进行认真比较后,终于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即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最好出路,便是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坚定走“阶级战争一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以此看出,先驱者们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决心绝不是轻易下定的,更不是一时冲动或趋时行为,而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经过反复的推求比较和实践检验,最后才做出这个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我们就会深切感受到,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经过怎样反复比较和总结,坚定执着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就会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这条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过去72年,已经证明这条道路的成功;面向未来,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作为党员干部,相信大家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中,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定力!

        附件下载